網路10年更迭/從搶攻收視率到聲量為王 明星與網紅的社群戰場

台灣電視已超過60載,明星產業鏈自成系統,像是華岡藝校、復興劇校等學校有課程,電視台有演員訓練班,唱片公司要練發聲等等的栽培,締造一個個天王、天后!但「網路」擋不住的浪潮,整個台灣演藝圈的SOP彷彿被打亂?《網路溫度計DailyView》從今天起,推出10週年【擋不住的聲量浪潮-網路10年更迭】專題報導,從不同面向探究網路時代影響了你我多少?

image source:示意圖/ChatGPT


文/林子洵

台灣人究竟有多依賴網路,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的研究報告顯示,行動寬頻普及率從2014年的47.3%,到2023年已達81.76%,智慧手機等移動載具翻漲七成多;根據權威顧問公司We Are Social報告,2024年全台只有223萬人(約佔總人口數9.7%)處於離線狀態,也就是完全不使用網路。《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推出10週年【擋不住的聲量浪潮-網路10年更迭】專題報導,從不同面向探究網路時代影響了你我多少?今天第一篇,主題鎖定台灣演藝圈,已經在演藝圈打滾多年的藝人們,如何面對來勢洶洶的網路聲量,有多少人願意「網紅化」?

提到演藝圈,得先為Z世代惡補一下電視的演進史!台灣第一個電視頻道「台灣電視公司」(台視)1962年成立,迄今62個年頭,與中視、華視並稱「老三台」,帶起「八點檔」、「黃金時段」等戰場,白嘉莉、鄧麗君、鳳飛飛等美麗主持倩影,透過小小的電視機螢幕,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1975年之後,劉文正、張小燕、孫越、陶大偉等各具特色的主持人,在那個沒有美肌、濾鏡的年代,演藝圈各憑本事,百花齊放。

2014年,台灣網速已達4G門檻,一鍵上網可以有很多不同的享受與體驗;2023年全台社群平台用戶大約2020萬,佔全國總人口84.5%,使用率居全球第10名。從電視製作人幕後走到幕前的主持人沈玉琳認為,十幾年前的網路沒這麼發達,「那時我們經營節目,完全沒有在理會社群經營這一塊!」,但台灣演藝圈差異非常地巨大,「現在做節目不只是要求電視收視率,更多是要重視在網路上的點閱跟流量,兩邊都要顧;做節目你要滿足電視收視的觀眾口味,也要滿足網路比較年輕的口味,現在的主持人不能故步自封、食古不化。」台灣2023年每日平均花費了2小時6分鐘使用社群平台,什麼會吸睛?會讓使用者願意看下去?社群媒體的影響力逐漸取代傳統媒體,收視率不再是「紅不紅」的唯一評分標準,取而代之的是網路聲量、好感度等,不少藝人紛紛轉換舞台、跑道,當起網紅、直播主、YouTuber,或是兼著經營社群平台,分享生活、實踐個人價值的同時,利用自身的影響力來驅動產品銷售,甚至開啟演藝事業的另一個巔峰;不僅改變了他們的工作方式,也重新定義了名人的社會角色和市場策略。

明星藝人vs.網紅YouTuber 定義界線逐漸模糊

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研究關於「藝人、明星」(下圖藍線)和「網紅、YouTuber」(下圖紅線)最近四年的網路聲量,兩者趨勢旗鼓相當,甚至呈現拉鋸狀況,他們互相競爭、也互相影響,但卻也同時相互融合。2020年、2022年有幾次「網紅、YouTuber」的網路聲量超越「藝人、明星」,聲量高點為網紅、Youtuber、意見領袖的線上活動或直播,廠商青睞他們的帶貨商業模式,帶起一波波的聲量趨勢。

image source:《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近一步分析「藝人與網紅」的網路討論,2020年至2023年的聲量趨勢變化,從2020年的56165筆,到2023年聲量成長逾兩倍,討論藝人與網紅的比例逐年增加。從傳統電視台發跡的藝人們,紛紛搭上網紅熱潮,積極進入社群平台,以YouTube等社群平台開設個人頻道,轉型當個斜槓YouTuber;這種轉變讓他們能夠更直接地與粉絲和網友互動,縮短彼此間的距離。但原本活躍在網路的網紅和YouTuber,也進軍傳統媒體領域,例如戲劇或電影;曾經明確的界線,逐漸變得模糊,彼此在傳統與數位平台的角色互相滲透。

image source:《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社群影響力看漲,藝人們嗅到這些免費的曝光舞台,多線經營,像是綜藝天王吳宗憲(2015年成立粉專,252萬位追蹤者/2018年建立IG,73.2萬粉絲/2019年創YT頻道,14.3萬位訂閱者)、主持一姊陶晶瑩(2010年成立粉專,126萬位追蹤者/2013年建立IG,33.6萬粉絲/2022年創YT頻道,9.17萬位訂閱者)等資深大咖們,經常透過個人官方社群發表時事評論,與粉絲進行互動;也會開直播積極宣傳副業,像是吳宗憲加盟直消電商、陶晶瑩投資網購麻辣品牌「辣杯杯」等,分享產品增加曝光度與帶貨成效。

但要如何保持正面的網路聲量呢?像是主持人李佩甄(2010年成立粉專,49萬位追蹤者)近一年的網路好感度高達5.52,得知這個高分,她也訝異「每天就是一步一腳印,認真地過生活,我沒有特別去營造要讓大家覺得對我有什麼好感,」也就是因為真實地曝光生活日常,她的原則就是「利用我的自媒體,真的就是傳遞正能量;我覺得很多女性或媽媽,她們的聲音都沒有被聽到,我希望為這些女生發聲」李佩甄多年累積的好感度,也是品牌商挑代言、主持的首選名單原因之一。

image source: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通告美女轉戰YouTuber 王思佳成功打入年輕市場

王思佳2020年10月18日開始經營YouTube頻道「王思佳的王美頻道Beauty Wang」,至今在YouTube累積43.8萬訂閱,以浮誇、敢言的風格受到許多年輕網友喜愛,提及藝人兼具斜槓YouTuber的雙重身分心情,她透露會有像是兩個圈圈在中間左、右轉,不知道要定位在哪邊的情況,但就像是其他藝人一樣,會唱歌,也能會跳舞,並不會只做一種定義或是一種身份,YouTuber對她來說「就好像履歷一樣,是多做的一件事」。

image source: 網路溫度計

至於藝人和YouTuber最大的差異,王思佳直率地分享,藝人會有腳本,所有的劇本都是制式化、設計過,但當要開始做 YouTuber,最不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腳本,「你最要丟掉的事情就是腳本、沒有誰,你就是要當一個隨性的人,所以最好看的東西是什麼,就是突然間拿起來拍的,所有的一切就是很自然呈現的東西」,王思佳透露,在做YouTuber時覺得很開心,能夠很真實的做自己、做王思佳這個人。

姪子製作人量身企劃 羅時豐擺脫「大牛」變國民姑丈

除了王思佳,「國民姑丈」羅時豐也在2019年5月24日,在頻道「羅時豐D.L 不務正YA」上傳第一隻影片,團隊以羅時豐為主角,在頻道成立初期,僅有製作人姪子及為數不多的工作人員,後來姪子謝毅宏、吳秉辰也在節目中露出,影片在網路上大受好評,由於羅時豐姪子在影片中都叫他姑丈,也讓羅時豐瞬間變成人人皆知的「國民姑丈」。

image source: 網路溫度計

羅時豐笑稱自己從黑膠、卡帶的時代走到現在,其實藝人和YouTuber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工作性質不同,但做YouTube就是個人創作者,在電視台有專業的團隊,會設計好橋段,把所有事情都設計好,但YouTube的話則是會跟著大家一起討論節目內容,並去深入探討,親力親為,但同樣的自由度也相對來說較高,想拍什麼就能拍什麼。

謝毅宏則表示做YouTube就像是在大機率中找內容,要知道自己要什麼內容,但電視就是都設定好,「電視台就像是自來水,轉開就有;但YouTube就像是阿里山的泉水,沒那麼容易」。

周遭有年輕思維的活水注入,的確會有幫助,最近幾年也投入網路節目的沈玉琳(2012年成立粉專,78萬位追蹤者)坦言,「我也很感恩我的搭檔都是年輕人,從那邊得到一些比較年輕的語言、年輕的訊息,這對我們在主持節目都是很大的養份」。

網紅與藝人有何差異? 形象包裝VS.自由度

網路平台與網紅的崛起,對於藝人們多少產生影響,王思佳對此表示,現在有許多意見領袖,可能並非藝人身份出道,但仍有一票死忠的支持者,比起藝人有所謂的包袱,還會有公司的決策,因此藝人有形象包裝問題,而網紅卻是散發自身的能量,就會吸引到一群死忠粉絲。 

羅時豐團隊則認為,「網紅、藝人、公眾人物、YouTuber等都只是名稱」,一個企業或是品牌在找代言人時,當然會找紅的人,並在這些人當中找尋適合品牌、商品的人,因此不會有網紅影響到藝人的問題。羅時豐也表示,「從以前的歌星到歌手,再到藝人,現在平台起來,有出現了網紅,只不過是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稱呼,但整體來說都是名人,只要能脫穎而出,就是本事!」但製作人認為,兩者的差異在於,網紅自由度較高,藝人還是會有經紀公司監督一舉一動,並針對言行舉止來做把關。

網路聲量大浪來襲 社群經營成顯學

隨著網路的發達,社群平台對於網友來說更加便利,不同於以往對於藝人的條件非常苛刻,每個人都有機會利用自己的特點,吸引到不受空間限制的網友們注意,累積出網路聲量,成功在網路上闖出一片天。就企業和公司而言,網紅的崛起也代表著有更多不同的選擇,與其花幾百萬只能用幾張照片的明星,他們現在更傾向於與網紅進行互惠合作,這種現象反映了網路世界的崛起,並凸顯了網路聲量在當今社會中的重要性。

|網路聲量金句|

(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思佳:網路聲量就像在虛擬世界的得分!

不只對於企業或是公司來說,網路聲量是評斷的重要標準,對於藝人本身來說,網路聲量也是相當重要的能力,王思佳表示對她來說網路聲量就好像「在虛擬世界的得分」,以前要知道藝人有沒有名要辦見面會,多少人來現場那就是你的聲量,而網路聲量就是多少按讚數,多少點閱率跟網路討論度,這個人有沒有一個讓大家記得住的記憶點。王思佳表示自己覺得網路聲量相當有趣,「網路聲量就像網路交友,我覺得很開心 」。

李佩甄:為女性發聲 傳遞正能量

很開心可以在網路上,讓很多人有一個學習模仿的對象,就像我自己也常常會找尋我模仿跟學習的對象一樣,我就希望你們可以跟我一樣過得很精彩、很感恩。我的一個原則,就是希望利用我的自媒體,真的就是傳遞正能量:我覺得很多女性或媽媽,她們的聲音都沒有被聽到,我希望為這些女生發聲;我們當了媽媽之後,一樣可以過得非常精彩,不要放棄自己任何的可能性,孩子是天使、是寶,我們一樣可以在自己的領域上面獲得成就,工作不是為了要賺錢,而是為了讓自己有存在的價值,再加以盡心盡力是應該的,但不要捨棄掉自己的部分。

沈玉琳:網路聲量就是溫度

我個人還蠻關切自己的網路聲量,當然是「要正面的聲量」,因為我們比較不是走話題的路線,要增加聲量的方式,只能夠靠更多好的作品。其實這也是網路操作的另外一種路線,隨著新節目的開播,能夠讓自己在網路上的聲量越來越好、越來越增溫!

羅時豐: 網路聲量同時也代表著社會責任

對於羅時豐來說網路聲量則代表則「社會責任」,尤其是在拍攝「巡羅車」這個單元之後,會覺得開頻道還是有社會責任,希望大家能夠感受到溫暖與正能量,「不管點閱率多寡,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傳遞信念,也需要對觀眾負責任,希望能給予他們正能量」,製作人也表示團隊曾經對於未能上發燒影片感到難過,但最後仍認為「寧可只做感動人心,流傳千古的影片,而非一時爆紅,能上發燒的影片」,堅守他們想傳遞正能量的「社會責任」。

網路溫度計・最權威的數據分析專家
https://linktr.ee/DailyView

房產溫度計・用數據陪你成家
 
https://linktr.ee/housedailyview

x

訂閱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香港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