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講台灣】港台新年大不同,台灣利是超多錢?

農曆新年是華人地區必不可少的重要節日,這麼重要的日子當然伴隨著大大小小的習俗,根據每個地方的風俗民情的不同,新年習慣與禁忌都很不一樣。很多香港人嚮往台灣生活,其實港台兩地雖然很近,但是新年的習俗其實大為不同。

image source:pixabay/chendesign518

文/偉文

對於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華人以及漢字文化圈的民眾來說,農曆新年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在過年期間,家家戶戶都會盡量喜慶地歡度佳節。不過因為地域、風土民情等因素,各地過年的方式各自演變,衍生出諸多或同或異的過年習慣和風俗。

香港和台灣雖然只隔一個海峽,但兩地民眾過年的情況相差甚遠,以下就淺談3點台港兩地過年的大不同:

利是:香港派通街,台灣很大包

講到新年,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是想到「利是」,大人要苦惱今年要包幾多少,小朋友就準備開開心心的「逗利是」(台稱「討紅包」)。這個習俗在台港兩地可以說是相差甚多,在香港,只要結婚的人要發「利是」,對象有自己親朋戚友之外,店員、管理員和服務生等陌生人也會發到,目的是大家都大吉大利過好年。

而在台灣,出社會工作就是要發紅包了,不過只會發給親近的親朋好友,上至爺爺奶奶,下到後輩、小孩,都要準備紅包表達祝福。另外,台灣人習慣包雙數的銀碼,寓意好事成雙,也帶有吉利的象徵。更有趣的是,台灣紅包是有一套「行情」的,基本是台幣600到12000不等,要自己拿好分寸,講究不失禮的得體價碼。


年貨:香港年前多人,台灣年後熱鬧

香港人過年要辦年貨,都會到有賣海味乾貨的店鋪購買花膠蔘茸等過年食材,又會到花市和年宵市場去挑選年花,以作家中佈置應節之用。很多香港人更會在年前幾天,去年宵市場逛逛,邊走邊買邊吃,討個熱鬧的新年氣氛。年宵市場通常到年初一清晨就會結束,新年期間很多商舖都會暫時不營業,市民普遍去親朋戚友家互相派年打麻將,街頭都會比較冷清。


▲香港維園年宵,場面熱鬧。

image source:wiki/Mk2010

隔一個海峽,台灣就剛剛好相反。過年前不同地方都開了年貨大街讓大家採購新年物品,例如台北的迪化街就是其中一條有名的年貨大街。而在年三十晚除夕夜守歲完畢,很多地方會放煙花,之後第二日開始就有一系列的「走春」活動。不同景點活動、宗教活動在台灣的新年期間依然熱門,整個過年期間,活動一個接住一個,不會停止。例如年初六在新北市三峽,就有一個「賽神豬」的活動,不少民眾會到場圍觀,場面熱鬧非常。

▲台灣有地方會舉辦「賽神豬」,有很多民眾到場觀看。

image source:YouTube/台視新聞 TTV NEWS 影片截圖

台灣人會回鄉過年

對於香港人來說,回鄉過年可能是跟隨長輩到中國的家鄉過年;但有更多的香港人家鄉就在香港,他們過年的情況就花樣百出,有人會旅行「避年」,有人到處拜年「打牌」,有人上班「逗利是」,亦有人選擇在家中好好休息。

而在台灣,因為不少民眾的是離開長大的地方,散落到別的城市讀書、工作。所以每到新年前,就會有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就是外出的民眾要回鄉過年,使得台鐵、高鐵票熱門程度堪比演唱會門票,高速公路上車潮亦會塞滿。

▲台灣人會趕在新年前回家過年,台鐵、高鐵票非常搶手。

image source:YouTube/ GTV八大電視 影片截圖


香港台灣過年很多不同的習俗,但過節的快樂和期盼都是一樣的。祝大家新年快樂,鼠年行大運!


延伸閱讀:

【港講台灣】港人以為台灣北部都是「台北」?一文了解「北北基」

【港講台灣】破除台灣幻想,港人在台不習慣三大地方

【港講台灣】移民台灣有多好?在台港人細數台灣三大優點!

x

訂閱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香港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