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兩類,對身體各有不同的幫助。TFC營養師唐維解釋,水溶性膳食纖維如膠、膠質、黏質物及海藻多醣類,能溶於水形成膠狀,具有高度親水性,口感多較濕滑,能有助維持消化道健康,調節體質,並促進病後補養。相對地,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如纖維素和木質素,則無法溶於水,更適合增加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整理出最近一年最受關注的10大高纖滑溜食物,供讀者參考並選擇適合自己的健康飲食方案。
No.10 山藥
山藥,被譽為「神仙之食」,以其滑溜的口感深受喜愛,入口的黏滑感既滿足味蕾,還能感受到其豐富的健康價值。秀傳醫院中醫師邱伯恩指出,山藥具有補脾胃、改善腎臟及生殖功能、促進消化及補充體力的功效。
在料理上,山藥的應用非常多元,無論是加入湯品,還是蒸熟搗成細滑的山藥泥,都是美味又健康的選擇。像是居酒屋經典的明太子山藥,以濃郁鹹香搭配山藥的柔滑質地,口感絕妙,深受饕客喜愛;正統的四神湯更是以山藥、蓮子、芡實和茯苓為基底,專注於氣管保養、脾胃調理和腎臟功能的調節,也有網友推薦不同吃法,「我還滿喜歡吃涼拌山藥的」、「山藥排骨湯好喝」、「烤山藥片超好吃」。
No.9 大蒜
大蒜不僅是料理的靈魂,更是健康的好幫手。農糧署粉專指出,大蒜富含大蒜素、鋅、硒、銅、鎂等多種營養成分,是提升免疫力和養生保健的優秀食材。
保存大蒜有技巧,農糧署粉專提醒,切開後若出現綠色或藍色,是蒜苗發芽或存放時間過久的正常現象,仍可安全食用;然而,直接冷藏並非好選擇,因為冰箱的冷藏溫度適合蒜頭發芽,若不常使用,建議將整顆大蒜置於陰涼、通風處,保持乾燥,可保存約6個月,網友表示,「我都會拔掉芽繼續用」、「這篇太重要啦!!!每次看到蒜頭長芽都以為吃了會肚子痛」。
9月2日,陳美鳳因在社群分享含有大蒜的早餐,貼文中大讚雲林的大蒜品質優良,同時宣傳雲林縣長張麗善將蒞臨《美鳳有約》的節目,分享補元氣的黑蒜料理,帶起了一波討論,單日網路討論聲量達98筆,網友回應「黑蒜頭燉雞超好喝」、「黑蒜的口感很棒」。
No.8 柑橘類
柑橘類水果如橘子、金棗、柳橙、檸檬和葡萄柚等,冬天以橘子為最大宗,其看似普通,卻是滿滿營養的小能手,連白絲都大有功效。營養師高敏敏曾於社群分享,一顆橘子(約156g)僅59大卡,卻富含維生素C、葉酸、鉀、膳食纖維及β-胡蘿蔔素,不僅能增強免疫力、幫助鐵質吸收,還有利尿消腫、保護視力的效果,每天吃1顆就能滿足多種營養需求,但建議一天最多不超過2顆。
橘子上的白絲,又叫「橘絡」或「白絡」,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千萬別剝掉,因為其富含橙皮苷,具有降低發炎機會、調節血脂、血壓及幫助維持心血管機能的功效,網友提到「白絲其實很營養,只是不好吃XD」;白絲中的膳食纖維不僅能提升飽足感,還有助於穩定血糖。而橘子皮則具有除臭和清潔的功效,讓橘子從內到外都能被充分利用,一點也不浪費。
No.7 藻類
常見的海帶、裙帶菜、紫菜,口感滑嫩,帶著清爽海味,是料理中增添風味與健康的好選擇,網友分享,「海帶芽、海帶,都很好吃」、「唯一不愛,電話線」。秀傳醫院中醫師邱伯恩指出,海藻是高營養、低熱量的健康食材,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與生物活性化合物;研究顯示,經常食用海藻有助降低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及部分癌症風險,展現預防慢性病的潛力。
他進一步補充,藻類的膳食纖維含量特別突出,與陸生蔬菜相比,可溶性纖維比例更高。紅藻如紫菜的可溶性纖維含量達15%至22%,褐藻如海帶的不溶性纖維比例可達27%至40%,這些纖維能促進腸道健康,是素食者和注重健康人士的理想選擇;不過他也提醒,海藻中鈉、鉀、碘含量偏高,對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腎臟病史及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建議諮詢醫師或營養師後再適量食用,以確保安全。
No.6 香蕉
香蕉不僅是方便取得的水果,更是腸道健康的好幫手,它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鎂、鉀和抗性澱粉,能延緩血糖吸收、提供飽足感;高鉀含量有助防止血壓上升,減少鈉過多攝取對身體的影響,特別適合現代人高壓、飲食不均的生活方式。
食藥署提醒,香蕉雖然營養豐富,但需適量攝取,每100克香蕉約含鉀325毫克,適量攝取有助潤腸通便、促進心血管健康及預防中風,但對於腎功能不全或接受高血壓藥物治療者,過多鉀可能增加健康風險,建議與醫師討論食用量;一般每天建議攝取約95公克,相當於一小根或大根的一半,搭配均衡飲食才能發揮最大健康效益,網友分享「我常拿香蕉取代白飯,量的話就一根」、「香蕉冰起來就變雪糕,超好吃(流口水)」。
No.5 蘋果
「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的口號深植人心,而蘋果的營養價值確實不容小覷。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蘋果在美國癌症學會推廣的30種抗癌蔬果中排名第一,其纖維和果膠功效尤為突出。紅色和紫紅色蘋果的果皮中還含有山茶酚與懈皮素,此外富含維生素C、E、β-胡蘿蔔素及茄紅素等多種營養成分。
針對網路謠傳蘋果氧化後營養價值減少,衛福部回應,蘋果切開變黃是多酚類化合物氧化所產生的褐變,與鐵質無關,雖然營養會稍微流失,但膳食纖維、醣類和礦物質不受影響;為減少褐變,衛福部建議用鹽水浸泡或在切面滴上檸檬汁、柳橙汁抑制氧化,亦可洗淨後連皮食用。
網友對帶皮吃蘋果的看法不一,有網友擔心果皮上的蠟層選擇削皮,也有人認為食用蠟是安全的,「有人吃蘋果皮? 都亮到像打蠟了,還是乖乖削掉吧」、「那是食用蠟,可吃可不吃」、「不少水果皮是營養的成分」。
No.4 燕麥
燕麥是滑溜水溶性膳食纖維的代表,全穀雜糧中高纖的一員,其富含的β-葡聚醣可形成膠狀物質,增加飽足感、促進腸道健康,同時提供維生素B1、鈣、鎂、鉀等多種營養,是早餐或輕食的好選擇。
近年來,燕麥奶在健康飲食風潮中廣受歡迎,網友認為「燕麥奶會紅不就大家都說燕麥很好但難吃」、「燕麥拿鐵比鮮奶好喝八百倍」、「為了痘痘改喝燕麥奶」。不過,長庚醫院衛教文章指出,燕麥奶屬全穀雜糧類,主要成分是水和燕麥,部分產品會添加植物油脂或鹽,雖不含乳糖,是乳糖不耐症患者的理想飲品,但並非乳製品;為讓口感更滑順,燕麥奶經過過濾與酵素水解等處理,導致膳食纖維減少,醣類更易被吸收,提醒糖尿病患者飲用時需控制量,避免因血糖波動影響健康。
No.3 洋蔥
洋蔥除了具有抗氧化、調節生理機能的效果,秀傳醫院中醫師邱伯恩指出,其中富含的槲皮素,還可舒緩支氣管過敏!紅洋蔥富含槲皮素、維生素C和果聚醣,具抗氧化、穩定血壓、降低壞膽固醇的效果,還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果聚醣具有益生元特性,能促進腸道益菌生長,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但腸易激綜合症患者需注意,可能引發脹氣或不適,網友哀嘆「實在不能接受洋蔥涼拌,辛辣感讓人直接腸胃不適」。
洋蔥的低熱量和膳食纖維特性,讓它成為控制體重的理想食材。中醫師邱伯恩近一步補充,研究顯示,槲皮素能提升代謝率,促進脂肪分解,有助於體重管理;每日食用超過5克洋蔥的人,冠心病風險降低35%。
為了最大化洋蔥的營養價值,他建議保留洋蔥的外層薄皮,並採用快速蒸煮或微波的方式,避免因高壓或長時間水煮而導致營養流失。透過正確的烹飪方法,洋蔥不僅能增添美味,還能為日常健康加分。
No.2 地瓜
地瓜的營養價值多元,不同顏色的地瓜各具健康特色。好食課營養師楊哲雄於社群分享黃肉地瓜的鈣與維生素E及B1含量較高;紅肉地瓜的維生素A遠超其他地瓜90倍;紫心地瓜則富含抗氧化的花青素和葉酸。
他建議,地瓜最好連皮食用,因為地瓜皮中含有大量纖維與鉀,去皮後鉀含量會減少約64%。蒸地瓜是首選料理方式,能保留最多抗氧化物質;水煮易流失水溶性營養素;烤地瓜則升糖指數較高,需特別留意血糖管理;炸地瓜則因高熱量與油脂含量,建議少吃。
柯文哲以「地瓜冷知識大揭秘,70%的營養不在地瓜?」為題,於YouTube介紹台南新化地瓜園區,引發討論,單日網路討論聲量達183筆,影片獲超過6,700人按讚,網友大力讚賞「聽完產業講解完之後就有自己的想法跟對策,阿北真的很厲害」。
No.1 菇類
菇類是天然的高纖食材,熱量低、營養高,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和多醣體,還能提供飽足感,是減重人士的理想選擇。菇類種類繁多,包括猴頭菇、杏鮑菇、秀珍菇、金針菇、蘑菇等,甚至常被忽略的木耳也屬於這個家族。營養師張宜婷在粉專分享,每一種菇類都有其獨特的營養價值,例如,香菇富含維生素D、多醣體、膳食纖維和硒,具有改善血壓及有助於膽固醇代謝的作用;杏鮑菇則因植物性蛋白質豐富而成為素食者的好選擇,且高鉀含量有助排鈉,幫助穩定血壓。
菇類無論加入湯品、炒菜還是涼拌,都是營養滿分的健康選擇,網友表示:「超喜歡吃黑色大香菇!雞湯火鍋必備單品」、「減肥時每天的菜一定有香菇或杏鮑菇或金針菇」;不過農糧署提醒,購買杏鮑菇後若無法立即食用,建議冷藏保存,可保鮮約兩週,若表面變黃或出現黏液,則已變質,建議丟棄勿食。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3年11月24日至2024年11月22日,共1年。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本調查針對討論主題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次主題分析與排序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分享本篇文章
你可能也會喜歡這些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