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一次吃到現烤鰻魚飯,是什麼時候嗎?炭火燒出的焦香、刷上醬汁的濃郁甘甜,再配上熱騰騰的白飯,鰻魚飯絕對是日式料理中讓人難以忘懷的靈魂美食!但隨著鰻魚原料越來越難取得,加上師傅技術門檻高,能夠現殺現烤、堅持手藝的鰻魚飯店鋪,也在台灣悄悄變得稀少。
為了不讓這一味被埋沒,《網路溫度計DailyView》特別啟動台灣鰻魚飯大調查,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分析近兩年(2023年7月2日至2025年7月1日)網路聲量,精選台北討論度最高的十大鰻魚飯店鋪,一次告訴你還有哪些店,值得你珍惜並吃上一回!
傳統炭香蒲燒的熟悉滋味、現殺現烤的鰻重三吃,再到輕盈不膩的白燒無刺,每一種鰻魚飯,都是值得被記住的美味。哪一家才是網友心中的「一口入魂」名店?快跟著榜單一起尋找你最懷念的那一碗吧!
隱藏在南港研究院路小巷內的板前屋,是少見仍堅持使用備長炭炭火、現殺活鰻現烤的專門店。店內提供蒲燒與白燒兩種作法:蒲燒香氣溫和、魚皮略帶彈性,油脂與醬汁融合得恰到好處;白燒則帶有明顯炭火氣息,表層烤至微酥,入口能感受到鰻魚自然的膠質與甜味,整體風味清爽不膩。多數食客提到幾乎吃不到刺,是讓人願意再訪的一大原因。除了主菜鰻魚飯,店內的味噌湯與串燒也有好評,乾淨簡約的空間氛圍很適合下班後聚餐。
不少回饋指出「白燒是台北鰻魚飯的天花板」、「串燒出乎意料地有水準」,但也有人認為「價格偏高」、「位置比較遠不太方便」。整體來說,板前屋在食材處理、炭火火候與整體體驗上都維持一定水準,是值得納入口袋名單的鰻魚飯名店。
NO.9 魚庒
位於中山區條通巷弄中的魚庒,是日本百年老店來台開設的分店,由日籍師傅與台灣團隊共同經營,氛圍宛如東京料亭。走進店內,木門、庭院造景與和服服務一同營造沉靜質感。鰻魚秉持關東手法「先白燒再蒸,再塗上醬汁補烤」,讓鰻魚保留柔軟口感且肉質細緻,達到快入口即化的地步。選用台灣雲林活鰻,醬汁由日本直送,鹹香微甜,灑上附上的山椒粉會更添風味;套餐的酥炸鰻魚骨、鰻魚肝清湯與漬物也讓不少饕客驚喜直呼「像在日本吃到的一樣」。
有食客形容魚庒是「個人首推的鰻魚店」,也有人稱讚「天重也做得很棒」。不過也有回饋指出「白鰻刺很多,吃到懷疑人生」,提醒對細刺敏感的人可多加留意。整體而言,雖然屬高價位,但憑藉正統技術與細緻細節,確實在台北高端鰻魚飯中佔有一席之地。
NO.8 三河中川屋
想體驗名古屋鰻魚三吃的魅力嗎?三河中川屋由擁有米其林必比登光環的新加坡主廚中川浩希親自操刀,帶來名古屋風「鰻魚三吃」吃法。餐廳主打活鰻現殺且採備長炭直火烤製,不經蒸煮以完整保留油脂與脆皮質感,呈現「外酥內嫩」的經典口感層次。三吃流程從炭烤原味、加入蔥花芥末等調味,到沖入熱湯變身茶泡飯,層層變化展現名古屋風格的鰻魚魅力。鰻肝燒丼則以彈牙口感與獨特微苦香氣,成為老饕間口耳相傳的隱藏亮點。
網友好評不少,「三河中川屋是日本主廚來開的,吃過覺得很棒」、「鰻魚三吃重點是鰻魚超多」,「我很愛吃鰻魚三吃,覺得最後的茶泡飯是天堂」,但也有網友提出「這家推薦的不是鰻魚飯,鰻魚玉子燒跟鰻魚串及酥炸鰻魚骨較值得分享」。整體而言,三河中川屋保留傳統技法與料理精神,精準呈現名古屋韻味,是台北少數能享受到正統三吃體驗的選擇。
NO.7 小倉屋 Kokuraya
來自日本北九州百年鰻舖「田舍庵」的第一家海外分店小倉屋,就坐落在東區光復南路的巷弄裡,走進店裡映入眼簾的是濃厚日本懷舊氛圍,餐廳曾獲米其林指名推薦,馬上在台北打出知名度。主打以備長炭烤出的關西風蒲燒:師傅每日現宰鹿港活鰻,並以丸庄醬油特調醬汁反覆刷烤,使得鰻魚外酥內軟,炭香與醬甜層次分明。不只有傳統鰻重,創意料理如三味鰻丼、竹葉鰻魚粽等也展現高水準製作,讓老饕可以一次嘗到不同風味。
饕客分享「鰻魚有些小刺,對於不太常吃的人來說,需要花時間慢慢咀嚼」,也有網友分享「點了八切鰻重,筷子完全停不下來,份量足又好吃」、「價格不會很貴!會讓人想再來的優質好店」。整體而言,小倉屋提供純正關西工藝的鰻魚飯,無論環境或餐點都表現穩定,累積不少忠實客群。
NO.6 日本橋玉井
有「鰻魚飯界的愛馬仕」之稱的日本橋玉井,是來自東京的百年星鰻(穴子)名店,台北店開幕以來連年獲選《米其林指南》餐盤推薦。主打海鰻料理,特色在於油脂清爽、細刺極少,經職人以炭火燒製後,魚肉軟嫩不腥、口感輕盈,特別受到怕魚刺又重視風味的食客喜愛。店鋪空間不大但氣氛優雅,套餐設計講究細節,招牌餐點「筏重膳」將兩整條星鰻鋪排如竹筏般整齊亮眼,品嚐上則講究三段式吃法:先嚐原味感受鰻魚本身的鮮甜軟嫩,再加點玫瑰鹽或芥末提升層次,最後倒入昆布高湯變身茶泡飯,從頭到尾層層遞進,展現星鰻的細膩風味。
不少網友提到「魚肉嫩滑且一點都不腥」、「食物品質與用餐體驗都非常值得讚賞」,也有人喜歡附餐甜點與細緻服務。不過也有意見指出「丼飯比較普通一點」,但整體仍以高水準的料理與專業待客,讓日本橋玉井在眾多鰻魚飯名店中依舊佔有一席之地。
NO.5 濱松屋
創立於1995年、位於林森北路七條通的濱松屋,是台北鰻魚飯界少數歷久不衰的老店之一。由日籍老板村松雅一先生將靜岡濱松市的蒲燒技藝帶來台灣,堅持江戶前傳統:每天清晨現殺活鰻,經串烤、蒸煮與醬燒多重工序,確保鰻肉兼具柔軟與彈性,醬汁由老滷反覆調煮,鹹甜香深植飯粒之中,每口都感受到職人精神。店內還有酥炸鰻骨、烤鰻魚肝與鰻魚三吃佐山藥泥等多樣小品,無論下酒或配飯皆充滿魅力。2024年曾因店主健康短暫歇業,經新團隊接手後於2025年重新開業,原班師傅與裝潢維持一致,讓老饕驚喜重逢那份熟悉味道。
網友對濱松屋的回饋多屬肯定,「鰻魚飯是真的好吃,醬汁鹹甜鹹甜的搭配飯,吃一口就愛上」,還有人指出「不愧是台北四大鰻魚飯,有日本名店水準,鰻魚香甜爽口」。當然也有提醒「這家的價位較高些」,但整體而言,濱松屋透過品質穩定與濃厚日式風情,至今仍是不少鰻魚飯愛好者心中的經典選擇。
NO.4 鰻魚日記 MIAMANDAY
來自南台灣的「鰻魚日記」2024年首度在北部展店,以親民定價迅速打入市場。不只主打高CP值,也勇於下游自產,自2025年起分兩批購入日本白鰻苗,投入生態養殖,確保供應穩定,展現品牌對品質的掌控力。天母店提供蒲燒與白燒兩種口味,最平價的套餐除了鰻魚飯,還包括小菜、味噌湯與麥茶,用銅板價就能享受現烤活鰻。店家也推出泡芙與鰻魚雞蛋卷等創意小點,成功吸引年輕族群和饕客的目光,空間雖在百貨美食街,卻以乾淨明亮取勝。
網友反饋直接「鰻魚只推這間,一本鰻大滿足」、「非常美味,鰻魚烤得非常嫩」;也有提醒「鰻魚飯還OK,醃漬物比飯好吃,價格偏貴」,不少網友表示「愛吃鰻魚的來就對了!品質對得起價格」。憑藉穩定的現烤品質與親民價格,鰻魚日記成為台北饕客口中「值得回訪」的中價位鰻魚飯首選。
NO.3 大江戶町鰻屋
近年迅速崛起的大江戶町鰻屋,原本在台中發跡,目前也於南港LaLaport展店,成為話題新勢力。品牌主打正宗關東吃法——活鰻現場開背去膽,再以傳統蒸烤工序細火處理,去除多餘油脂,保留柔嫩肉質與焦香外皮。招牌「夢幻鰻魚桶 3+1 吃」特別搶眼:先吃原味炭香,再加入山葵與蔥花提味,第三吃是滑順蛋香,最後沖入和風高湯變茶泡飯,每一階段都能嚐到不同層次風格。
網友對這家評價兩極,有人讚「鰻魚份量足,調味很好吃」、「磯邊燒鰻魚醬汁鹹甜又不搶鰻魚本身風味」、「環境乾淨東西好吃,推推」;但有網友表示「鰻魚餐從下單到上桌大約要40分鐘,趕時間可能要挑別的」。整體來看,大江戶町以其創新的三吃吃法與穩定品質,加上南港新據點的話題性,成為不少想嘗鮮者的熱門選擇。
NO.2 うなぎ四代目菊川
來自名古屋、始於1932年的四代目菊川,把關西「現殺・現串・現烤」工法帶進台北。店內採開放式料理台設計,讓客人在吧檯便能見到備長炭直火燒製活鰻的過程,整條鰻魚先鋪平烘烤,再反覆刷醬、回火,確保魚皮焦香酥脆、肉質多汁彈牙,搭配不過重的老滷醬,完整呈現食材鮮味。招牌「一本鰻」完整鋪滿整個飯盒,另有「鰻魚三吃」套餐(原味→調味→茶泡飯),貼心提供飯湯續加與桌邊醬料自取服務,增加用餐互動性與參與感。
網友口碑多數正面,認為「鰻魚三吃鰻魚本身很棒,沒有土味也沒什麼刺」、「每一口都吃得到油脂香氣與炭火香,非常好吃!」也有直誇「可以媲美在日本本地吃的鰻魚飯」,不少家庭更表示「鰻魚現殺現烤,新鮮度讚,全家人都覺得值得再上門」。少數人提到「其它炸物則有油耗味」,期待未來再優化。整體來說,四代目菊川以透明化操作、技術扎實與傳統風味,在台北鰻魚控中維持高評價、名列前茅。
NO.1 肥前屋(已歇業)
在本次《網路溫度計》台北十大人氣鰻魚飯網路聲量調查中,肥前屋穩居聲量第一,成為台北討論度最高的鰻魚飯店鋪。這家深耕近半世紀的傳奇老店,曾與劍持屋、京都屋、濱松屋並列「台北四大鰻魚飯」,位於林森北路七條通,走的是道地懷舊的江戶前風格。店主町田世文本著「讓台灣人吃得起鰻魚飯」的初心,長年以庶民價格供應炭火蒲燒鰻魚,每日現殺、即烤即上桌,一碗鰻魚飯附味噌湯只要200多元。蒲燒醬汁濃郁甘甜、鰻魚油脂豐厚卻無腥味,肉質鬆滑細嫩,是無數老饕心中的平民美味代表。
多數人盛讚「鰻魚飯碳香味很重,肥嫩鮮甜,醬汁甘醇飯粒粒分明」、「價格很平實」,也有人感動分享「唉,致我逝去的青春,和記憶中的美食」。雖然近年也有不同聲音指出「鰻魚沒味道、刺很多」、「越來越難吃」,但仍無損它在許多人心中的地位。2025年6月29日肥前屋宣布永久歇業,瞬間引發網路一片嘆息,「再也吃不到那一碗」成為網友口中的集體情感,也為台北鰻魚飯文化寫下難以取代的一章。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3年7月2日至2025年7月1日。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本調查針對討論主題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次主題分析與排序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分享本篇文章
你可能也會喜歡這些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