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Source:DEBRAGGA
文/林詩耘
網路上經常看到YouTuber、網紅花大錢去餐廳吃A5和牛開箱,看起來讓人垂涎三尺。不過你有想過「A5」的這個定義到底是怎麼來的嗎?今天就帶你了解牛肉的分級來源,那我們在市場常見的肉品又是什麼等級呢?
根據「Omi Beef」網站的介紹,把牛肉從C1分到A5的分成15個等級的概念,其實是來源於日本食肉格付協會,其中字母A-C代表的是「食品可食率的等級」(又稱精肉率),數字1-5則是表示「肉質等級」,像是油花越多的牛就越接近最高的第5等,脂肪量可以超過50%。所以排名第一的「A5」牛肉,就意味這是可食用比率高,而且肉質最好的牛。
Image Source:翻攝自 Omi Beef
美國和日本對肉品的分級標準略有不同,是牛隻年齡和油花分布來區隔,設立了極佳級(Prime)、特選級(Choice)、上選級(Select)等牛肉等級。像是Choice 一般都會拿來用做牛排,而Select 多為牛肉絲、帶骨肉,其中高等級的Prime 牛肉僅選用年齡低於42個月的牛隻,脂肪和肉質的分布也是所有肉品中最好的,一般脂肪含量為8-11%。
Image Source:翻攝自 網路超市
會有「A5」這套標準,是因為1991年的美日牛肉貿易自由化。由於對西方人而言脂肪較多的牛肉不具吸引力,像是美國人認為最高等級的Prime牛肉脂肪含量都不超過10%,所以日本肉商為了做出市場區隔才會以極高的油花量作為制訂肉品的標準。因此日本觀察家福澤喬認為,按照「A5」分級制度,我們在超市中常見的美澳冷凍牛肉其實只有C2等級,不過這主要的差異在於油花的不同,並不代表好不好吃。
Image Source:Unsplash
近年來不管是在燒肉店、火鍋店等餐廳,都能看到高貴的A5牛肉,這些肉品真的這麼好吃嗎?雖然油脂在口中化掉的口感相當獨特,但有PTT網友認為「台灣人可能吃不慣A5和牛」,原因是「太油膩」、「沒有嚼勁」,就有人覺得不要過度迷信品牌,還是「吃得開心」最重要。
Image Source:翻攝自 PTT/Gossiping
【延伸閱讀】
芋頭控請尖叫!三大季節限定手搖飲 幸福爆濃芋泥、Q彈芋圓來襲
泡麵加牛奶變豚骨拉麵、加布丁超好吃?盤點泡麵3大「暗黑吃法」
分享本篇文章
你可能也會喜歡這些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