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請注意,不可讓孩童觀看!動畫開頭觀看警語提醒,用看似溫馨治癒的漫畫,包裝著最寫實的殘酷寓言。
暗黑版哆啦A夢《章魚嗶的原罪》首播掀熱議 溫腥又致鬱?它是限制級!

《章魚嗶的原罪》為少年Jump+上連載的短篇漫畫,看似幸福卻又駭人的劇情廣受讀者的喜愛,儘管只發布了2卷,發行量卻突破140萬冊,創下當時連載作品最高瀏覽量。2025年改編成動畫版,6月28日播出後憑藉出色的製作品質與原作特有的詭異壓迫感,立刻登上X平台趨勢熱搜,被不少網友稱為「暗黑版哆啦A夢」,目前《章魚嗶的原罪》分級為限制級,可以在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ABEMA 等多個串流平台觀看。
image source: 翻攝X/@takopi_pr
播放警示揭開《章魚嗶的原罪》包裝下的殘酷寓言
《章魚嗶的原罪》製作委員會在動畫播放前出現了一則告示:「本作品中描寫了一部分與生命有關的敏感議題。在尊重原作的意圖下,以影像方式呈現,絕不代表推崇該行為。 這是章魚嗶和孩子們勇敢面對坎坷命運的悲喜故事,希望大家能觀賞到最後。」
到底是什麼樣駭人的故事需要提前貼出這樣的警示呢?劇情講述了來自快樂星球的章魚型外星人「章魚嗶」,使命是向全宇宙傳播快樂,在來到地球後,遇到了小學生久世靜香,一個因家庭破裂和校園欺凌而失去笑容的女孩。章魚嗶試圖用各種「快樂道具」幫助靜香,但由於不理解人類的痛苦,它的善意反而加劇了悲劇的催生,結局最終為開放式,雖然未留下完美結局,卻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空間。
image source: 翻攝YT/ Ani-One中文官方動畫頻道
成人版哆啦A夢?製作人坦言難以改編
這部作品作為成人版的哆啦A夢,深度剖析校園霸凌及家庭暴力的問題,人的黑暗面在作者尖銳的筆觸下暴露無遺。TBS製作人須藤孝太郎在採訪時坦言,當初看到漫畫原作時就直呼:「這要怎麼動畫化啊!」除了漫畫本身就已經非常完整,內容也參雜許多敏感題材,在刺激和趣味之間取得平衡相當困難。他認為作者真正想傳遞的核心是「友情與對話」,表示:「我一直覺得《章魚嗶》是一部帶著希望、引導觀眾走向正面的作品,最終的核心都是朝向幸福前進」。
image source: 翻攝X/@takopi_pr
日本青少年自殺率攀升 孩子在體制與沉默中崩潰
然而,章魚嗶的原罪到底是什麼呢?一個以「絕對快樂」為準則的外星人,來自一個和地球完全相反的烏托邦,牠所掏出的各種「快樂道具」,就像現今社會對家庭和諧的病態追求,當這些道具解決不了問題時,被壓抑的真實情緒,導致孩子喪失處理負面情感的能力,最終走向悲劇。
2024年日本精神神經學會發布的學術期刊《精神病學和臨床神經科學》中,調查結果顯示,接受調查的1,900名學生中,17.3%有憂鬱症狀,19%有焦慮症狀,自疫情發生以來,以拒絕上學、校園霸凌、自殺為主的心理問題案例數逐年上升。
在章魚嗶第101次回溯仍無法改變結果的劇情中,揭露了青少年在龐大體制面前的無力,漫畫中的老師、鄰居等旁觀者選擇集體沉默,結局最後提到「溝通,是會產生很多快樂的」,其實就是在影射大人所留下的爛攤子,最後卻都由孩子承擔,顯示出家庭創傷不只是個人的困境,也是整個社會結構的共犯。
image source: 翻攝X/@takopi_pr
ano談主題曲創作靈感 把國中時的心境全寫進歌裡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時期曾遭受欺凌的日本偶像ano為該部動畫演唱片頭曲,她在採訪中表示,在受邀演唱片頭曲之前就已經看過原作漫畫,因為對故事中沈重又痛苦的情感有深深的共鳴,所以在接下邀約後,花了很多時間思考如何把這些感受融入創作裡,「我試著用歌曲去呈現自己國中時,覺得世界毫無色彩的心情,以及畢業後依然會陷入同樣狀態的經歷,毫無保留地全部寫進歌裡。如果這首歌能陪伴那些不容易求助、難以把心裡話說出來的人,我會很開心。」
由於故事涉及暴力及自殘,動畫一開頭就加上了警告文字,這在動畫中相當罕見,也讓初次接觸的觀眾大感驚訝,引起了許多網友的熱議,「跟來自深淵一樣溫馨療癒呢」、「點進來之前:畫風好可愛來看看,看完後:這他X都是什麼個狀況」、「剛瞄了一眼巴哈分級是18+,我認為十分合理」、「個人建議是家長們自己先看一次,再決定是否讓小孩子看,或是陪他們一起看」、「很棒的作品,如今動畫終於開播了,看這作畫品質真的大推」、「老實講,我覺得不要刪減也別下架,因為這是要讓所有人明白,自己選擇旁觀時的後果。」
image source: 翻攝官網/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