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衣櫃有多少件牛仔褲呢?除了平常的休閒穿搭,牛仔褲其實還有一層性別平等的意涵。
什麼是「國際丹寧日」?牛仔褲除了休閒穿搭也為性別正義發聲

現代幾乎人人一條牛仔褲,這不僅是許多人衣櫃裡必備的穿搭單品,也是不退流行的象徵。牛仔褲從過去是工人的衣著,到現在成為時尚單品,潮流或休閒的風格都可搭配,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一部份別正義的象徵,表達包容和尊重。
布商不經意的舉動 成為淘金工人最喜歡的褲子
牛仔褲的歷史可追朔至19世紀,1850年代末期,布商李維.史特勞斯(Levi Strauss)在美國舊金山看到淘金工人穿著的棉布褲容易磨破,便將較厚實的帆布裁做了低腰、直腿、臀圍緊小的褲子出售,意外受到了淘金工人的歡迎。後來這款褲子也受當地牛仔的喜歡,便漸漸流行起來,讓李維的生意越做越大。
1871年,李維將他的牛仔褲申請了專利,並成立Levi's公司,逐漸發展成為國際性公司,成功將產品銷往世界各地,Levi's也是第一個做出牛仔褲的品牌。最初為美國加州淘金工人所設計的牛仔褲,後來變成普遍的工作服,現在則成為隨處可見的日常服飾。
從工作褲變時尚單品 各種款式駕馭生活和流行
過去牛仔褲被視為工作褲,隨著西部片的盛行,變成好萊塢牛仔風的代名詞,隨著不同年代的流行,牛仔褲也被做成各種不同的版型以及款式,例如:喇叭褲、高腰緊身褲、低腰大寬褲、直筒褲等等,同時也不再只是平民商品,愈來愈多高端品牌推出丹寧商品,不僅融入日常生活,也攻占時裝週及流行舞台。
價格落差也成為牛仔褲討論的話題,從百元到千元、甚至到萬元都能在市面上看到,有些人追求高品質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購買,而也有人更追求流行趨勢以及平價的商品。Teen Vogue時尚總監Rajni Jacques以及丹寧專家Benjamin Talley Smith曾在Vogue Taiwan節目中比較便宜以及昂貴牛仔褲的差別,從布料、車線、包邊、硬挺度、掉色程度等細節判斷一件牛仔褲的品質,Ben表示:「越重的丹寧,通常越穩定也越耐穿。」
4月最後一個週三「國際丹寧日」 為性別平權倡議
除了流行穿搭,牛仔褲也代表著對性別議題的重視,原因須追朔回1992年義大利一起性侵案件,法官認為受害者穿著緊身的牛仔褲,只有主動脫下褲子才能合意性交,若不同意,褲子不可能被脫下,因此裁判加害者無罪。此判決引發世界譁然,民間團體以各種標語對判決的不合理性表示抗議。
此後每年4月最後一週的星期三被定為「國際丹寧日」(Denim Day),希望大家關注性暴力議題,呼籲民眾應重視自身權利,並警示侵害的嚴重性,同時也表達尊重、平等、包容等性別友善的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