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天十大必搶物資出爐 蔬菜、泡麵居然不是第一名?
泡麵、罐頭和礦泉水,台灣人還會囤什麼?盤點颱風天最常被討論、實際搶購的十大物資,連寵物用品都意外擠進榜單。

颱風來襲前 台灣人都在囤什麼?
每逢颱風消息一出,超市、量販店立刻湧現搶購人潮。推車裡滿滿的泡麵、餅乾、桶裝水,貨架上幾乎瞬間清空。明明只是放一天的颱風假,卻常被形容成「囤貨量足以上山露營好幾天」,這場「防颱大作戰」不只是生活習慣,更是一種集體記憶。許多賣場甚至會特地成立「颱風專區」,擺滿泡麵、罐頭和乾糧,方便民眾一次備齊所需。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近兩年(2023/08/27~2025/08/26)的網路聲量,盤點出颱風天最常被網友討論、實際搶購的物資TOP10。
No.10 停電照明

在颱風夜的黑暗裡,照明成了最奢侈的安心感。
颱風天除了強風豪雨,最讓人難熬的就是突如其來的停電。當燈光全數熄滅時,黑暗籠罩整個空間,照明用品的重要性立即浮現,因此手電筒、乾電池、蠟燭、露營燈等始終是颱風前最受關注的物資。2024年凱米颱風就曾造成數十萬戶陷入黑暗,而今年7月的丹娜絲颱風更重創嘉南地區,共有2,454支電桿倒塌,數量是過往的兩倍以上,創下歷史新高,甚至超過2015年蘇迪勒颱風當年的紀錄,成為近十年最嚴重的停電災情。當時台南七股更發生一名88歲老婦因停電點蠟燭照明,不慎引發火災身亡的憾事,也讓「蠟燭」相關討論聲量在颱風季節瞬間飆升。蠟燭雖然是傳統的照明選擇,卻暗藏安全隱憂,也讓許多人更傾向備好手電筒或露營燈等替代品。

No.9 罐頭

罐頭優點多:耐放、便宜、方便食用又營養!
鮪魚罐頭、鯖魚罐頭、午餐肉、玉米罐頭,甚至是甜湯口味的八寶粥、牛奶花生,長年都是颱風前最熱銷的物資之一。因為保存期長、不需冷藏,即使停電也能直接食用,成了許多家庭的防颱標配。營養面上,罐頭經過高溫殺菌與密封處理,能有效鎖住蛋白質、纖維與礦物質,甚至比某些新鮮食材在保存過程中流失的營養還要完整,因此被視為兼具實用與營養的囤糧選項。
除了直接食用,罐頭也能入菜變化;鮪魚罐頭炒蛋、午餐肉炒高麗菜、玉米罐頭煮濃湯,都是颱風天常見的應急料理。外食族更直言,平常家裡未必有囤糧,颱風天外送也叫不到,「這時候罐頭最可靠」。罐頭的耐放特性,也因此讓它年年在防颱清單中名列前茅。

No.8 寵物用品

毛孩也要防颱,寵物飼料、尿布及貓砂都必囤。
台灣少子化嚴重,2023年貓狗登記數量比新生兒還多出近10萬,毛小孩正式超車,飼主的消費力也反映在防颱物資上。隨著寵物家庭快速增加,相關用品的重要性水漲船高,甚至擠下育嬰用品,直接擠進防颱物資榜單,成了網友熱議焦點。
貓狗飼料、罐頭、貓砂和尿布墊,是毛爸毛媽第一時間補貨的清單。網路上還常見颱風天的「柴犬身影」梗圖或影片。風雨裡,柴犬固執地頂著強風豪雨散步,旁邊飼主一手撐傘、一手牽繩,被雨淋得狼狽;網友笑說「颱風天最大的挑戰不是風雨,而是狗狗執意要出門上廁所。」

No.7 水果
隨手可得的維生素補給站,變成得精打細算的奢侈品。
蘋果、香蕉、芭樂、橘子,這些耐放水果在颱風前總是被大量購買,不僅能補充纖維,也能當點心。消費者往往擔心颱風過後價格上漲,因此會提前囤貨,造成市場需求瞬間增加,而颱風帶來的農損,更讓水果價格在事後持續飆升。受到2024年連續颱風的衝擊,多種農作物受損,今年年初時,香蕉產量尤其大減,產地批發價一度漲到每公斤95元,比去年同期50元幾乎翻倍,讓人直呼「比肉還貴」,成為網路上的熱議焦點。今年7月丹娜絲颱風過後,水果價格再度飆漲,果汁店首當其衝,中南部木瓜受損嚴重,進價從一箱500元暴增至1000元,芒果汁售價也因此調漲15%,一杯高達150元,讓颱風天「水果變奢侈品」的感嘆在網路上再度延燒。

No.6 飲用水/飲品
沒水,連泡麵都成了擺設。
強風不只可能造成停電,也會破壞電力設備,影響淨水場及加壓站正常運作,導致市區周邊管線末端及沒有水塔的一樓住戶,可能出現水壓降低甚至暫時停水。為了避免斷水帶來的不便,民眾往往會提前儲備自來水,或直接購買瓶裝水、氣泡水、大桶裝水,以備不時之需。除了飲用水之外,茶、咖啡、運動飲料也常被順手帶走,飲料櫃很快就見底。儘管鮮奶保存期限不長,但颱風前仍是許多家庭會購買的必備品之一,搭配麵包、麥片或簡單餐食都方便。不過,因應停電或不便外出,更多人會選擇保久乳或奶粉,因為不需冷藏、保存期限長,能作為臨時的替代選項。
針對用水安全,環境部曾提醒,豪雨容易讓自來水水源濁度升高,若要預先儲水,災後飲用前務必煮沸;若取用山泉水或井水,也要先行消毒或煮沸後飲用,以確保衛生安全。

No.5 冷凍/調理食品
冷凍庫塞滿,颱風天也不怕餓肚子。
冷凍食品與調理包,已經成為颱風天最受歡迎的囤貨選擇之一。保存時間長、加熱快速,是它們能在緊急時派上用場的關鍵。從冷凍水餃、雞塊、火鍋料,到各種咖哩包、燉肉包、微波便當,都是許多人冰箱裡必備的「懶人救星」。
其中雞塊更是熱門商品,網友在線上賣場常直白詢問「請問還有雞塊嗎?」顯見需求之高。其他網友也分享經驗「吃冷凍水餃不錯,泡麵吃完換吃水餃了」、「買些水餃、蘿蔔糕、肉粽,再煮個蛋花湯,備個肉包饅頭,渡兩天不用跟人家搶菜又貴又買不到漂亮的。」有人推崇調理包「超方便省時,解決不能外出買飯的颱風夜」,也有人點名冷凍水果、冷凍蔬菜「好用又不用洗」,成為颱風天居家的另一種便利選擇。

No.4 泡麵/乾拌麵

沒有泡麵,就不像颱風天。
泡麵可以說是人人必備,但網路上更流傳不少「防颱限定吃法」。就有網友在臉書社團貼文分享自家的防颱料理「颱風麵」,指定一定要用容易煮爛的雞蛋麵,一鍋到底丟進想吃的食材。也有網友認同回覆「颱風天必吃!雞蛋麵+蕃茄鯖魚罐頭,然後一定要打個蛋花。」
泡麵早已不是單純的食物,而是一種「颱風天儀式感」。無論是桶裝還是袋裝,每逢颱風來襲,總是第一個缺貨的區域。像統一肉燥麵、來一客、滿漢大餐、維力炸醬麵,都是常見被搬空的品項;新聞畫面裡「泡麵架被清空」幾乎成了颱風來臨前的固定場景。除了泡麵,近年來乾拌麵也成為防颱替代方案。雖然不像泡麵只要沖熱水就能吃,但乾拌麵同樣容易保存、料理方式簡單,只要煮一鍋麵,再拌入調味醬料,就能快速完成。一些人還會趁機加上幾把青菜、香菇或雞蛋,做成更有飽足感的一餐。

No.3 蔬菜

颱風過後漲聲響起,一把青菜身價翻倍。
颱風過後最有感的,莫過於青菜價格。高麗菜、空心菜、小白菜經常翻倍漲價,馬鈴薯、洋蔥等耐放的根莖類也跟著熱銷,成為颱風天搶購清單中的常客。而在今年8月楊柳颱風襲台後,市場上的漲幅更讓人有感。受到颱風預期心理,加上7月連續降雨影響產區,導致蔬菜價格高檔不下;在傳統市場裡,一把蔥甚至飆到380元,讓不少民眾直呼買不下手。
颱風天的蔬菜搶購戰,總讓人既熟悉又無奈。網友直呼「這兩天去超市買不到菜,葉菜類掃光欸!」「本來以為大家不會再恐慌搶菜,結果還是錯估情勢。」連超市門口推車都全數一空,可見氛圍緊張。菜販則提醒,颱風過後葉菜類不耐放,買回家隔天就可能爛掉,與其搶葉菜,不如挑選根莖類或菇類,更能撐過颱風天。但網友也發現,並不是所有蔬菜都一樣受歡迎,像紅蘿蔔就常被戲稱是「蔬菜界的孤兒」,甚至有人吐槽「每次都剩下紅蘿蔔,胡蘿蔔狗都不吃」。

No.2 肉/海鮮
沒有肉,餐桌就失去了主角。
颱風前夕,肉品與海鮮區總是人潮爆滿。雞胸肉、豬肉片、牛肉片,還有虱目魚肚、蝦仁、蛤蜊,往往一下架就被搬空。有網友就形容,「大賣場的肉區簡直像被搶劫過一樣」,顯示生鮮蛋白質在防颱清單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鮮肉,冷凍肉品和海鮮也同樣熱門。冷凍雞腿排、火鍋肉片、魚片、冷凍蝦仁等,能放得更久、料理方式多元,成為家庭冰箱裡穩定的「蛋白質庫存」。許多民眾會一次買齊幾天份量,颱風天在家簡單料理,就不必擔心餐桌上缺少主菜。

No.1 米飯/麵條

「米缸滿=安全感滿」顯示出台灣人的主食信仰。
無論是白米、糙米,還是冬粉、意麵、烏龍麵,米飯與麵條始終是許多台灣家庭心中最穩固的底氣,因為只要有主食,其他罐頭、肉類、蔬菜都能搭配,不怕沒得吃。有些人會在颱風天一次扛走大包裝的白米,備足家用;也有人更依賴冬粉、米粉、乾拌麵,因為烹調方便、變化多元,搭配罐頭、蛋或少量蔬菜,就能快速上桌。
相比容易受損的蔬菜、保存期有限的鮮肉,米與麵條的耐放優勢更加凸顯。網友分享「只要有白飯,再配一點罐頭或滷蛋,就能撐過風雨。」這種主食優先的思維,也讓米飯與麵條穩居防颱物資聲量榜首。

雖然颱風天囤貨幾乎成了全民運動,但除了食物與飲料,別忘了檢查家中門窗、固定盆栽、備好醫藥箱。畢竟真正的防颱重點,不是有沒有吃飽,而是能不能安全地度過風雨。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大數據(股)公司旗下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3年08月27日至2025年08月26日。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本調查針對討論主題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次主題分析與排序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