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球起不來?全港首個國際熱氣球節從期待到退票 負面聲量單日飆破1.4萬筆
本被視為帶動觀光的國際盛事,卻因熱氣球升空體驗臨時喊停,引爆群眾失望與憤怒;從首日混亂到聲量飆升,再到最終退款收場,這場活動如何淪為全港爭議的話題?

友邦香港國際熱氣球節為香港首度舉辦的大型熱氣球活動,主打熱氣球升空體驗、燈光匯演、音樂祭及藝人歌手表演,吸引大量市民及旅客購票參與。 主辦方以「可乘坐熱氣球升空」作為主要宣傳賣點,並結合多元娛樂活動,期望打造國際級嘉年華。
然而,開幕首日的現場情況卻急轉直下,原本最吸引人的熱氣球升空體驗突然無法實現,民眾興奮情緒瞬間消失。隨著消息在網路發酵,聲量急遽攀升,短短一天之內,負面聲量衝破1.4萬筆,輿論全面指責主辦方,並要求退款並道歉。

友邦香港國際熱氣球節 事件相關時間軸
#9月3日:活動前夕
網路討論聲量低,主要為活動預告、購票資訊分享,輿論氛圍正面、期待為主。
#9月4日:活動首日
活動正式開幕,現場出現首波混亂:熱氣球升空體驗因未獲政府批准、安全審批未過,僅能展示,無法載客。大批入場市民苦等未果,現場氣氛失望、鼓譟,網路開始出現不滿聲音。主辦方以「天氣、政府審批」為由,宣布熱氣球僅供展示,並強調現場仍有演唱會、表演等活動,拒絕退票。
#9月5日:輿論高峰與危機爆發
討論聲量急劇飆升,達26,041筆。大量苦主於社群、新聞、討論區發文控訴「貨不對辦」、「宣傳誤導」、「現場安排混亂」。媒體現場直擊,苦主圍堵主辦方,要求退票,主辦方僅提出「可再免費入場一天」等補償,未獲認同。有藝人、歌手表演,但多數消費者認為「不是來看表演」,表演無法彌補失落,甚至成為不退票的藉口,進一步激化不滿。
#9月6日~7日:危機持續發酵
活動持續進行,但熱氣球升空體驗仍未恢復,主辦方危機處理能力受質疑。部分時段因天氣不穩、風球影響,活動進一步取消或縮減,消費者失望情緒加劇。立法會議員、媒體介入,質疑活動專業度與監管,要求主辦方負責。
#9月8日:活動結束與後續
活動結束,主辦方最終宣布全額退款,並公開致歉。網路討論熱度快速回落,但負面情緒與信任危機仍未完全消散,部分苦主組成維權群組,討論後續索償與監管問題。

熱氣球事件凸顯大型活動需嚴格把關主體體驗的可行性與安全合規,並在危機發生時及時、透明、具誠意地溝通與補償。藝人、歌手表演等附加活動難以彌補主體體驗失靈帶來的消費者失落,反而可能成為輿論批評的焦點。民眾建議未來主辦單位應加強風險評估、危機應對預案,並提升與政府、消費者的溝通效率,以維護信譽與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