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換屆引「棄選潮」 網路聲量飆破3.5萬筆 年輕化與政治穩定的兩難
資深議員退場掀「世代交替」熱議 民眾關注年輕化、監督功能與政策延續性

立法會選舉聲量升溫 港民關注政黨換血潮
《香港網路溫度計DailyView HK》透過輿情分析軟體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 觀察,「立法會」近十二日(2025/10/13~2025/10/21)網路聲量累積共35,847筆。聲量最高點出現在10月14日,單日累積6,874筆。

四年一次香港立法會選舉,近期民眾關注度逐步升溫。根據網路討論聲量與熱門關鍵字觀察,討論不僅集中於選舉本身,更延伸至「議會生態、政策審議,及治理理念」等面向。網民與媒體普遍聚焦於「換屆選舉」、「議員退場潮」、「政黨洗牌」及「愛國者治港」等議題。年輕世代的進場被不少媒體解讀視為政治多元化與世代交替的象徵;但另一方面,部分討論提及擔憂經驗的流失與監督功能的弱化。總體而言,立法會屬民意代表,其推動政策的經驗與民眾信任之間的平衡,成為網路輿論的核心關注。
網路討論聚焦於立法院熱門討論話題與延伸影響
《香港網路溫度計DailyView HK》透過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發現「立法會」在近十二日(2025/10/13~2025/10/21)的熱門關鍵字除了出現「提名期、棄選、競逐、連任」等字眼外,「梁君彥、李家超、年輕人、交棒」也成為熱門關鍵字。

立法會換屆在即 資深議員退場與政黨洗牌成焦點
立法會換屆選舉與議員動態
2025年立法會選舉即將舉行,近期多位現任議員(特別是年逾70歲者)陸續宣布不再競逐連任,形成「換血潮」與「棄選潮」。相關討論圍繞於議員個人選擇、世代交替、政黨策略調整,以及新面孔參選的期待與質疑。資深議員的退場,更引起民眾討論高齡議員退場是否為中央政策導向。例如:田北辰、謝偉銓等議員宣布不再參選,葉劉淑儀等人則表示將適時公布決定。
議會生態與政黨變化
討論熱點包括「新勢力進場」與「議會洗牌」等,反映部分政黨面臨人事更替與影響力重組。有評論指出,部分民眾認為議會年輕化雖有助於反映青年聲音,但需警惕「新瓶裝舊酒」現象部分,也對於新進議員能否承擔監督與民意代表之責任產生質疑,輿論則擔憂經驗流失,亦有聲音認為應給年輕人更多機會。
立法會聚焦民生與法案審議 「愛國者治港」爭議再起
政策審議與法案推進
外勞輸入、就業保障、醫療資源分配等民生問題,以及熱門法案如「網約車規管」、「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等,均在立法會內外引發討論。行政立法協同、審議效率、法案內容爭議,都是輿論關注重點。如:「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等法案推動,社會對法治、公民權利、社會穩定的討論持續升溫。
愛國者治港與一國兩制討論
「愛國者治港」、「一國兩制」等概念持續被討論,官方表示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後,立法會效率提升、行政立法良性互動,為香港「由治及興」奠定基礎。
部分市民與評論質疑議會多元性與監督功能,擔憂議會單一化導致言論空間收窄、監督功能弱化、社會多元性受壓,討論是否淪為「橡皮圖章」或「內地人大」模式,擔憂香港政治與民主發展受損。亦有聲音強調穩定與發展。
綜合網路輿情觀察,香港立法會相關討論呈現「換屆焦慮」與「制度穩定」並存的特徵。民眾一方面期待議會年輕化、政治更新與民意回歸;另一方面,又對政治多元性、問責機制與法案透明度抱持疑慮。政黨策略調整與新面孔出現,雖為議會注入新活力,但仍須透過實際表現回應公眾信任赤字。隨着立法會進入新選舉周期,「愛國者治港」與「一國兩制」的落實方式、以及民生法案的推進成效,將成為檢驗香港政治制度穩健與社會信心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