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魚、螺螄粉退燒了嗎?2025年十大話題中國美食揭曉 麻辣燙現正夯!

黃燜雞、麻辣燙、煎餅果子為何在台灣爆紅又陷爭議?台灣社群最熱議、夜市最常見的中國特色美食有哪些?本文解析台灣十大中式美食市場熱潮、食安與本土化挑戰。

by 戴婧雯
酸菜魚、螺螄粉退燒了嗎?2025年十大話題中國美食揭曉 麻辣燙現正夯!
 
image source: 翻攝FB/刁民-酸菜魚(台北信義店)、小螺波 Xiao Luo Bo

從抖音、小紅書到台灣開賣的中國美食

近年來走在台灣街頭,從夜市攤位到裝潢明亮的專賣店,來自中國的特色美食已不再是新鮮事。許多消費者觀察到,以「稱重自選」為主的麻辣燙、或是「一口一串」的串串火鍋,正迅速改變台灣的餐飲風貌。究竟是哪些中國特色料理,成功突破了地域與口味的隔閡,掀起台灣社群的高度關注與討論?

這些現象背後,不僅代表了餐飲市場的多元化,更反映了社群媒體傳播、新住民創業,以及在地化改良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力。其中,最具話題性的莫過於酸菜魚,雖然吸引了不少品牌迅速展店,卻在2025年面臨熱潮退散的討論高峰;而另一極端如螺螄粉,則在經歷查緝風波後,仍因其獨特魅力持續佔據話題榜單。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了近一年來(2024/11/17~2025/11/16)網友高度關注的十大話題中國美食。這些充滿爭議與話題的中式料理,你是否也曾參與過相關討論呢?現在一起揭開榜單,看看究竟是哪些美食佔據了社群的聲量焦點吧!

10

No.10 煎餅果子

源自中國天津的經典早餐小吃煎餅果子,近年來憑藉其獨特的薄脆口感與豐富內餡,在台灣市場迅速打開知名度。由於在台灣許多城市的夜市或小型店面都能見到其蹤影,經常在社群上引起網友討論,帶動聲量上漲。

在許多中國食物面臨倒閉潮的情況下,煎餅果子能夠在台灣市場站穩腳跟、成功「倖存」,成為網友熱議的焦點。多數人認為,關鍵在於它成功地進行了本土化改良,大大降低接受門檻,網友表示「煎餅果子是鹹版台式可麗餅,食材自製的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為煎餅果子被改良成蛋餅」、「煎餅果子倖存是因為大多數的煎餅果子都已經改過了,放大量的蔬菜」。

9

No.9 黃燜雞

No.9 黃燜雞
 

你知道「黃燜雞」的名稱來自其烹飪方式嗎?「黃」指成品色澤黃亮,「燜」則指將雞肉與青椒、香菇、馬鈴薯等配菜,利用濃郁的醬汁燉煮至軟爛入味。這道菜的精髓在於醬汁濃郁,鹹香下飯,因此在中國有「米飯殺手」的美譽。與其他爆紅小吃不同,在台灣販賣黃燜雞的店家更專注於提供快速、標準化的個人簡餐,台灣連鎖品牌如「極·黃燜雞米飯」、「元爵味黃燜雞米飯」等在各大城市廣設分店,以一份黃燜雞搭配豐富配菜和無限續飯的模式,創造了極高的CP值,成功吸引大量學生和上班族客群。

儘管如此,黃燜雞近一年也曾受到食安議題的衝擊。2025年,中國的「楊銘宇黃燜雞」連鎖店曾被爆出回收剩菜、使用發黑牛肉等嚴重食安問題,相關新聞在台灣也有報導,引起了一波對該品類食安的關注。儘管有負面新聞的影響,台灣本土經營的店家仍普遍強調食材新鮮,努力維護消費者信心。

8

No.8 麻辣乾鍋

麻辣乾鍋(或稱麻辣香鍋)是近年在台灣興起、深受年輕族群喜愛的中國特色料理,它是一種強調「乾炒」、香氣濃郁的烹飪方式,與麻辣火鍋或麻辣燙不同,乾鍋不重湯底,而是融合了火鍋的食材多樣性與快炒的鑊氣,味道更濃烈、更直接,適合搭配白飯或作為下酒菜。台灣的麻辣乾鍋店多採用自助餐模式,消費者可以自己挑選數十種新鮮食材,然後交給廚房進行乾炒,與滷味、麻辣燙的計價模式相似。

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觀察,近一年麻辣乾鍋的聲量高點出現在,知名韓國YouTuber「DenQ」在他的頻道上分享與妻子在台灣吃到麻辣香鍋的影片,由於其生動的體驗、極佳的反應與夫妻間的有趣互動,該影片觀看數突破30萬次,粉絲們也積極在留言區與DenQ互動,帶動聲量上升。

7

No.7 梅花糕

No.7 梅花糕
 
image source: 翻攝YT/夜市王

曾登上台灣熱門綜藝節目《夜市王》並引起極高討論度的梅花糕,是源自中國江南的傳統點心。事實上,早在2023年底士林夜市就出現了第一家專賣店「小鹿梅花糕」,憑藉著豐富的口感和精緻造型在社群上廣為流傳,迅速吸引了大量排隊人潮,不過熱潮後期也曾逐漸冷卻。直到節目播出後,梅花糕的聲量再度創下高峰,再次吸引大量食客前往夜市朝聖。

在節目上,梅花糕代表樂華夜市參加夜市甜點的主題選拔,儘管帶來曝光,但討論度也伴隨著核心爭議:「源自中國江南的梅花糕,是否能代表台灣的夜市美食?」 許多台灣網友在社群媒體上提出質疑,認為夜市裡明明有更多代表性的傳統台式甜點,選擇一道近年才流行的中國點心並不恰當,掀起批評聲浪,網友討論「梅花糕就10000000%是中國近年才傳過來的小吃啊」、「拿中國甜點來比台灣夜市真的很可笑」。面對爭議,店家承認梅花糕非本土甜點,雖然評價兩極,但仍感謝給予鼓勵的支持者。

延伸閱讀:《夜市王》最新集評價炸裂?梅花糕、蘋果糖、吉拿棒參戰 脆友轟「不能代表台灣」

6

No.6 肉夾饃

No.6 肉夾饃

肉夾饃是源自中國陝西地區的著名特色小吃,顧名思義,它就是將肉餡「夾」在「饃」裡的一種食物,也被稱為「中式漢堡」。肉夾饃受到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加上許多新住民或中國老闆來台創業,迅速在台灣各大夜市和街邊店面普及,甚至有台灣店家開發出加入水果、卡士達醬的甜點肉夾饃,吸引不少關注。

由於外型相似,肉夾饃在台灣經常被拿來與傳統美食「刈包」進行比較,因此造成了兩極化的評價。最大的爭議在於性價比,不少網友表示,一個肉夾饃約新台幣80至100元,份量卻不大,「隔壁刈包那排隊還只要 55 那控肉大又黑,算了我還是去隔壁買刈包」、「刈包大獲全勝」。口味的差異方面,有些食客表示吃不懂肉夾饃:「死鹹是我對肉夾饃的印象」、「這個吃起來真的蠻普的」。不過有愛好者強調肉夾饃餅皮酥脆、肉餡多汁,且充滿孜然等異域風情,感嘆是台灣版本不夠道地:「我愛吃,但這裡的饃跟中國原本的饃不是一個東西」、「不是肉夾饃不好吃,是台灣的肉夾饃不好吃」。

5

No.5 串串火鍋

將食材用竹籤串起,直接投入滾燙的麻辣鍋底中涮煮,這種充滿隨性與歡樂的用餐模式,就是著名的串串火鍋。它與麻辣燙系出同源,保留了麻辣火鍋鮮香的湯底精髓,但在形式上更為輕便、平價,讓人可以「一口一串」地享受美食。

這獨特的「擼串」文化因在抖音、小紅書等社群平台被廣泛傳播,成功激發了台灣年輕族群的好奇心,也讓許多品牌看重商機迅速展店。許多店家也以單串10元左右的價格販售,高CP值讓人可以盡情享受多種食材而無需擔心超支,大大提升吸引力,讓網友紛紛表示「開一鍋就能吃到超多種食材,我覺得跟火鍋是不一樣的感覺」、「一串10元的串串很讚,想吃什麼就拿什麼」。然而,這類使用竹籤的食物在今年4月爆出衛生爭議,有民眾發現部分店家的竹籤被標記顏色,追問下才得知是重複使用的竹籤,讓許多人直呼無法接受,「完全抵制店家,這樣噁心的店家應該重罰」、「下次用完直接折斷」。

4

No.4 酸辣粉

No.4 酸辣粉

以Q彈滑溜的紅薯粉為基地,搭配「麻、辣、鮮、香、酸」五味俱全的湯頭,被譽為「天下第一粉」的酸辣粉,是發源於四川川西的特色美食。其靈魂湯底由陳醋的酸勁、辣椒油的辣度以及花椒的香氣組成,風味層次豐富,油而不膩。酸辣粉在台灣的發展與螺螄粉相似,但由於它沒有特殊的「臭味」,且口味更為大眾化,許多店家提供辣度、酸度客製化,因此在台灣市場上的接受度更高。

然而,許多消費者對於進口食品的來源或成分仍有疑慮,這使得本土品牌成功找到了切入點。近期台灣品牌「虎留香」推出「川味酸辣粉」,主打台灣製造的米粉或寬粉,成功解決了消費者對於食安的擔憂,成為社群上爆紅的話題產品,帶動聲量攀升,獲得網友大力推薦:「真的有辣有麻也夠酸,湯汁會想留著下一餐拌麵或拌水餃」、「泡麵型包裝的酸辣粉最喜歡虎留香的」、「去萊爾富看到一定要買爆」。

3

No.3 麻辣燙

No.3 麻辣燙
image source: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

麻辣燙在台灣並非新鮮事物,傳統的「麻辣滷味」或「麻辣燙」店家已存在多年。但近年來,隨著中國連鎖巨頭大規模進入台灣市場,也帶動了「稱重自選」麻辣燙模式在台灣的興起。消費者可以拿著大碗,在陳列櫃中自由挑選各種蔬菜、肉品、火鍋料、麵食等豐富食材。最後再依照食材總重量計價,湯底和辣度通常可以客製化選擇,提供了高度的「客製化」體驗。

眾多中國大陸連鎖巨頭看準台灣市場而來,掀起不少討論話題,其中包括:全球擁有超過7,000間門市的「楊國福麻辣燙」、以獨特藤椒口味著稱的「刁四麻辣燙」,及知名火鍋品牌海底撈在2025年推出的麻辣燙品牌「圈粉鋪子」。然而,對於中國品牌的強勢進駐,網友的討論多呈現擔憂與疑慮。有人認可其高性價比:「很像超便宜版海底撈,然後是有人幫我煮好的那種」、「對於我這種什麼都想吃 但都只想吃一點點不想吃整份的人,反而比台灣的麻辣燙還要划算」;但也有許多網友對此現象持保留態度,直言「台灣超多美食一些對岸網紅羨慕不已,為什麼要去趕流行吃這些重油重辣重酸不健康的食品呢」、「搭公車經過楊國福麻辣燙時也很驚訝,它是上海的品牌」、「化學的,一律鼓勵喜歡就多吃點」。

2

No.2 螺螄粉

No.2 螺螄粉

來自中國廣西柳州的螺螄粉,以其獨特的「酸、辣、鮮、臭」風味和Q彈米粉,在台灣累積了一批忠實的愛好者。這道美食最大的特色來自於醃製發酵後的「酸筍」,散發出種類似臭豆腐的特殊氣味,而湯底則是以石螺熬煮的鮮美湯頭,創造出讓人一試難忘的「上癮」鮮美味道。

螺螄粉早期主要以「袋裝料理包」透過網路代購流入台灣,然而由於政府長期未開放中國製的粉條類產品進口,加上2023年初曾因包裝引發敏感政治標語爭議,一度導致經濟部國貿局展開大規模查緝,要求各大通路全面下架。不料,此事件卻意外地成為市場轉機。為了回應龐大的市場需求,實體螺螄粉專賣店也在各大城市興起,如今更衍生出螺螄粉火鍋等創新產品,讓這股話題熱度得以維持至今,收穫兩極評價:「這種東西偶爾吃就好,鈉含量爆表」、「螺螄粉還蠻好吃的啊」、「我也不愛螺獅粉、但是尊重愛的人」、「店面賣的螺螄粉蠻好吃」、「有點怕螺螄粉,覺得味道很化工」。

1

No.1 酸菜魚

No.1 酸菜魚

經典川菜酸菜魚源自中國重慶,近年來在台灣餐飲市場可謂「異軍突起」,憑藉其麻、辣、酸的強烈風味和滑嫩魚肉,迅速從傳統川菜館的菜單一角,躍升為台灣的「排隊美食」。這道菜在2019年由「刁民酸菜魚」率先引進台灣後,迅速帶動風潮,全台相關品牌數一度在2024年達到高峰,深受年輕族群喜愛。

然而,這股熱潮在2025年年中開始出現退散跡象,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多個品牌,包括原定積極擴展的「狂一鍋酸菜魚」和「叁加叁酸菜魚」紛紛結束營業或收攤,「築間酸菜魚」也進行了門市改裝或轉型。業界龍頭之一的「溜溜酸菜魚」則將門市轉型為中式料理餐館,主打小家庭和外食族客群,應對市場變化。不少網友熱議這波熱潮消退背後的原因,多數歸結於「重口味」與「高價格」:「老實說 不好吃..太重口味 又油又鹹」、「賣太貴才是主因...一份餐點真的沒甚麼東西500起跳」、「其實當成一道菜可以,獨自撐一個餐廳的話容易吃膩吧」,帶動討論度上升。

延伸閱讀:全台「酸菜魚」爆倒閉潮!專賣店轉型求生 網批:藥水味很重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大數據(股)公司旗下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11月17日至2025年11月16日。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本調查針對討論主題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次主題分析與排序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網路溫度計
酸菜魚、螺螄粉退燒了嗎?2025年十大話題中國美食揭曉 麻辣燙現正夯!|排名調查|香港|網路溫度計 DailyView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