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第一杯咖啡別亂喝!小心越喝越累與傷身 營養師揭4個最佳時機
一天中的咖啡黃金時機,其實藏著保護腸胃、提升專注力的祕密,《網路溫度計》盤點常見5個迷思。

清晨睜開眼,很多人第一個動作就是沖一杯咖啡,彷彿沒有咖啡因的刺激就打不起精神。只是,這個習慣真的對身體好嗎?營養師黃品瑄提醒,其實「一大早空腹喝咖啡」不但提神效果有限,還可能帶來焦慮、心悸或胃部不適。想要真正喝出健康,關鍵在於掌握正確時機。
為什麼早上不要馬上喝咖啡?
人體在剛起床時,體內會自然分泌一種叫做皮質醇的荷爾蒙(俗稱壓力荷爾蒙),它就像內建的鬧鐘,能讓人清醒並準備開始一天。因為這時候皮質醇濃度最高,本身就能提神,如果立刻再喝咖啡,反而容易讓焦慮和緊張感加劇,甚至影響情緒穩定。黃品瑄提醒,最好等「起床90分鐘後」再喝,效果會更好。
另外,空腹喝咖啡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導致胃部不適,因此務必要「吃完早餐後」再喝,才能兼顧提神與保護腸胃。
喝咖啡的黃金時機表
黃品瑄整理出幾個「最佳時間點」,讓咖啡真正成為日常助力:
起床90分鐘後:避開皮質醇高峰,提神效果更佳。
早餐後:避免空腹喝,減少胃部負擔。
午休前:喝完咖啡馬上打個盹,醒來剛好咖啡因發揮作用,提神效果更好。
睡前9小時不喝:咖啡因在體內代謝需要時間,太晚喝會影響入睡。
關於咖啡的幾個迷思
日常生活中常聽到各種說法,到底哪些是真的呢?
Q. 咖啡會越喝越累?
多半是因為喝的時間點不對。太早喝或空腹喝,反而容易覺得疲倦。
Q. 會不會骨質疏鬆?
正常攝取量並不會直接造成骨鬆,只要鈣質充足就不用擔心。
Q. 加糖、加奶行不行?
適量沒問題,但要避免長期攝取過多糖分。
Q. 能不能解酒?
錯誤迷思!咖啡因只能讓人暫時清醒,卻無法加快酒精代謝。
咖啡因含量怎麼看?
現煮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差異很大,取決於豆種與沖泡方式。為了讓消費者更容易判斷,衛福部與消保處輔導業者使用「紅、黃、綠」三色標示:
紅色:每杯200毫克以上
黃色:100–200毫克
綠色:100毫克以下
購買時不妨多留意標示,才能避免不知不覺喝下過量咖啡因。
「早上醒來馬上喝」看似提神,其實可能弄巧成拙。掌握正確時間與適量原則,咖啡才能真正發揮效果,讓你一整天都精神滿滿。